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从近海到河流:海南水质在线监测仪的全覆盖网络

从近海到河流:海南水质在线监测仪的全覆盖网络

更新时间:2025-08-18  |  点击率:42
   从近海到河流,海南水质在线监测仪的网络全覆盖不仅提升了水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智慧环保建设提供了借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海南正通过科技创新,守护这片碧水蓝天的生态家园。
 
  水质监测网络的建设背景
 
  海南岛四面环海,拥有众多河流、湖泊和水库,如南渡江、万泉河、松涛水库等,这些水体不仅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面源污染增加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部分水域出现了富营养化、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传统的定期采样检测方式难以满足实时监测需求,因此,建立一套高效、智能的水质在线监测网络成为迫切需求。
 

 

  全覆盖监测网络的构建
 
  海南水质在线监测仪的网络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近海、河流、湖泊、水库等多种水体类型。
 
  1.近海监测
 
  海南近海海域是渔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珊瑚礁、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栖息地。为保护海洋环境,海南在近岸海域布设了多个浮标式在线监测站,实时监测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浊度、叶绿素a等指标,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分析赤潮、油污等突发污染事件。
 
  2.河流监测
 
  针对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等主要河流,海南在重要断面和入海口设置了自动监测站,重点监测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等关键指标。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至省级环保平台,一旦发现异常,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3.水库与湖泊监测
 
  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等是海南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为保障供水安全,监测站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管理
 
  海南水质在线监测网络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以下功能:
 
  -实时预警:监测数据一旦超标,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并通过短信、APP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
 
  -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水质变化趋势,为污染溯源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参与:部分监测数据向公众开放,市民可通过手机查询附近水域的水质状况,增强环保意识。
 
  成效与未来展望
 
  自水质在线监测网络全面运行以来,海南的水环境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例如,2022年,监测系统成功预警了万泉河某支流的氨氮异常升高,环保部门迅速排查并制止了一起工业废水偷排事件,避免了更严重的生态破坏。
 
  未来,海南计划进一步优化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位,提升传感器精度,并探索无人机、无人船等新型监测手段,实现更全面的水环境监管。同时,结合“智慧海南”建设,推动水质监测数据与气象、水文等多源数据融合,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